照片網址: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and.tw/2008_04_18O
從聖稜線回到人間已經一週了,我的心卻仍嚮往那高崗上的美麗景物,險峻斷崖下掙扎生存的玉山圓柏,遠山、雲彩、神秘的山屋、綿延不絕的稜線,當初那段身心俱疲走不完的山徑到現在都成了我最難忘的回憶。
這次我們的聖稜之旅從武陵四秀的池有山登山口開始,經池有山、品田山、雪山北峰,最後到雪山登山口結束。主要行程如下:
池有登山口(3.5k)-->三叉營地-->池有山(3303M,百岳50)-->新達山屋(宿)-->品田山(3524M,百岳23)-->品田三斷崖-->布秀蘭山(3438M)-->素密達斷崖(3517M)-->雲達卡山屋(宿)-->穆特勒布山(3626M)-->雪山北峰(3703M,百岳11)-->凱蘭特崑山(3731M)-->369山莊(宿)-->雪山東峰(3201M,百岳73)-->雪山登山口。
四天的行程有兩天半走在聖稜線上,但是最累人的卻是第一天從登山口走3.5K漫長的緩坡到三叉營地。這段路全長才3.5K,卻要從海拔兩千公尺的武陵農場上升到三千公尺的稜線。原本高山行者寶哥預估我們會走10個小時才會到新達山屋,好在咱這群滷肉腳還能跟得上ㄧ般的登山隊的腳程在9個小時完成。
輕裝攻頂的池有山是我這個高山菜鳥的第四座百岳,好在兩三個月前我已經開始加強體能,並針對最弱的負重訓練強化自己的小腿肌肉。
原本最擔心的天氣,雖然氣象局預告降雨機率80%,但是山神還是敞開雙臂歡迎我們親近,只有在接近山屋時飄起髮絲般的細雨。這一夜我們在熱鬧的新達山屋分享寶哥的好手藝,連其他隊的山友都來觀摩呢!
第二天(4/19)告別住了一晚的新達山屋,我們上切到稜線上前往品田山。這天的距離不長,但是有許多上上下下的陡坡以及斷崖。這一天考驗的是膽識跟勇氣,而獎賞會是聖稜線最美的一段路與最深刻的回憶。
品田山海拔3524M百岳排行23,武陵四秀之首。去年從369山莊看到的壯觀斷崖就在品田山,品字形的外表峻峭,視野也是最佳。登上品田山,視野左邊是南湖大山跟中央尖山的稜線,右邊是壯觀如城牆的大壩、小霸,前方一山比一山高綿延不絕的聖稜線越過高聳的北稜角直到雪山。
過品田山第一道考驗就是十幾公尺高的品田第一段斷崖,斷崖距離不長踏點易尋,由於難度不高算是暖身。身手矯健的男生背著重裝就直接攀岩而下。我們這隊有七個不讓鬚眉的女生,剛開始這個斷崖寶哥還幫她們作確保,後來的品田二、三斷崖很多女生已能自行攀繩而下。下品田斷崖後就是一連串的上上下下稜線。遠方景色令人讚嘆,腳下卻是萬丈深淵,我們一邊小心翼翼拍照,不但手抖不得,腳下更要堅定。我常回頭拍後面隊友,鏡頭下驚險壯觀的峭壁,人們成了崖壁上ㄧ朵點綴的小花。
不知道攻了多少個山頭,我們來到素密達山。天空飄起雨霧,這是山上變天的前兆。我們必須手腳加快,眼前確有一個深不見底的素密達斷崖。站在斷崖上這時我卻開始有點膽怯,硬著頭皮深呼吸一口氣,還是重裝不做確保慢慢攀下斷崖,落地那瞬間還真有回到人間的感覺。
素密達斷崖花費我們很久的時間,我跟阿哲先行前往第二天晚上的素密山屋(雲達卡山屋),這一路穿越黑森林我們被美景吸引玩起連拍許多照片。
而素密達山屋的那ㄧ夜,大伙星光夜語聆聽悍馬(我們請的山青外號)訴說高山生活的經驗及常識,茶葉喝了不少彼此感情也增進不少,這一夜會是我難忘的回憶。
第三天,揮別素密達山屋我們的目標「雪北」,然後越過雪北之後在凱蘭特崑山前的叉路順著碎石坡下切到黑森林,晚上到369山莊。這是四天裡最漫長的一段路,幾乎使我們精疲力盡。
經過前兩天的挑戰,第三天的挑戰更艱難,大清早的山羊路,一路上切、好不容易接近稜線又開始下切。我們像極了在山壁上繪圖的爬蟲,在腿快軟的時候終於回到稜線上。而今天的聖稜線考驗才剛要開始呢!
周圍的群山再熟悉不過了,但是腳下卻開始出現大塊的岩石,迫得我們必須在稜線上玩跳房子的遊戲,從這顆石頭跳到另外一顆石頭上。當然別忘了兩旁還是數千公尺深的深淵,有時候跳得太順還不曉得自己就在懸崖的岔路上,幸好隊友都會彼此提醒。
十點不到我們已經站上雪山北峰,雪山北峰3703M百岳排行11,是我這個菜鳥的第五座百岳。10:30我們到達如童話世界裡的雪北山屋。同時在此享用中餐。
這次聖稜之旅為了減輕背包重量,我的糧食以麵包為主,五個大麵包之外只剩下巧克力。可是這餐我卻沒有食慾只吃了一個麵包,寶哥說爬山極需體力有機會的時候一定要強迫自己吃東西。不信專家言的結果這天下午我幾乎以軟腿的姿態穿越黑森林。在黑森林裡傳來壓隊的禮喇腳受傷到無法行動的消息。我自顧不暇無法幫忙背裝備深感歉意。
這個下午我就在體力耗盡之時4:00抵達369山屋,落後領先群30分鐘。
369是熟悉的老地方,去年來過今年舊地重遊讓我有一股很安心的感覺。晚餐我仍沒食慾,但是強迫自己還是要吃一碗飯喝一碗湯,加上寶哥帶來的烈酒助興,我的體力逐漸恢復。完成聖稜線似乎覺得自己胸前掛著隱形勳章,遇到其他山友問到何處歸來不由得挺起胸膛大聲說出「聖稜線」,在別人羨慕崇敬的眼光中,也讓我們忘記三天來的疲憊。
第四天,歸途。
有一群人,在4/21早上從雪山東峰、哭坡、七卡山屋已近乎極速衝下登山口時,有人可能會說我們瘋了。是啊,比起四天前我們連聖稜線的山有哪些都不知道而盲目報名時,可以說我們都瘋了。但是四天後,我們的外表瘋了,但是內心卻蛻變成長。聖稜線是一個級數的分水嶺,從入門到進階的門票。
這不只是體力,還有勇氣、毅力、技巧與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挑戰。大伙說這一趟的驕傲值得我們回去掛在嘴十年,而我知道這四天的事蹟我們會一輩子記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