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11月澎湖旅遊Day4 - 澎湖

在澎湖的第四天我們沒有預先準備任何計畫,前一晚接到民宿主人Maco返回澎湖的電話,約好早上碰面好好聊一聊。
我是從LaTour網站上知道流浪鯨魚旅店。它有個很寬敞的一樓大廳,呈現簡單的海洋風格,約略區分為會議區、閱讀早餐區、DIY創意區、跟民宿工作區。
這些天早上我一邊用餐一邊打blog,而Jeromi吃完早餐會到DIY區用玩貝殼、積木,大廳的後面有個廚房設備一應俱全、還有台雙槽洗衣機。
民宿離市區約15~20分鐘車程,剛好避開鬧區給旅人享受寧靜的漁村生活。四樓有個大陽台適合夜間燒烤賞月觀星,想散步可以走到100公尺外的海堤上漫步,據說下午三點多還可到附近的港口採買最新鮮的當日漁貨。
不只這些,流浪鯨魚最好的地方在於參予的工作夥伴,他們的輕切及熱誠總讓我想起日劇「海灘男孩」裡面的陽光氣息。Maco大哥是個熱心的主人,儘管對澎湖的發展充滿憂心,仍然不輕易放棄經營好民宿。
Maco大哥所付出已不僅於民宿,到澎湖第二天,我在大廳上看到一篇「小眾深度旅遊是澎湖島嶼的將來」就是出自Maco大哥之手。
全文:http://blog.yam.com/lovepenghu/article/11838453
初到澎湖原本我也以為「興建賭場」是繁榮地方的良方,拜讀完Maco大哥這篇文章才自知思考不深。
要改善觀光發達地方產業「賭場」絕對不是好方法,甚至會讓澎湖失去「世外桃源」的特色。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11月澎湖旅遊-Day3



今天ㄧ早起來感覺風勢比昨天更強,我們決定先到鎖港的鎮風北塔拍照討個吉利,Jeromi居然爬上有ㄧ人高的第一層。

接著我們驅車前往市區(居然忘了先買肉粽),先參觀一級古蹟天后宮,這是澎湖人的信仰中心,馬公之名也由此而來。天后宮外觀與台灣ㄧ般古剎有明顯不同,外觀線條簡單卻營造出古樸蒼勁的感覺,近觀卻豐富多元處處充滿巧妙。當地耆老幫Kay在這裡上了一堂「媽宮導覽課」從建築到歷史對澎湖天后宮有更深的認識。

天后宮後殿有兩塊全台最早的石碑,是天后宮在民初翻修時出土。
第一塊是「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第二塊是「雙龍恩懿碑」。從這兩塊石碑約略可以推測出澎湖天后宮至少有400年的歷史。而有學者更推測澎湖自古早有人居,南宋時沿海居民早已普遍信奉「天妃」(在乾隆時封為天后),若說當時澎湖已有天妃廟實不為過,是否為現在天后宮前身就不得而知。Wiki百科有一篇媽祖的介紹很有趣請參考

參觀完天后宮我們前往Jeromi很好奇的「四眼井」。Jeromi對黑鴉鴉的井底一直很好奇,常常慫恿我這個把拔跳進去看看。我們在這裡買了左邊的「十全大補蛋」很好吃喔!四眼井左方的藥膳蛋雖然名氣較大,但是口感差很多。
最近在教Jeromi堆堅固城堡時我會拿一本城堡的書給他參考,剛好馬公港旁有一座「順承門」,我們登上城門遙想當年台灣海峽最重要的戰略位置就是澎湖,澎湖最重要的防衛就是這座城牆(戰略上其實是東台、西台兩座古堡)。

我們驅車前往奎璧,這真是令人驚奇的地方。奎璧有一條海上步道,原本看似汪洋一片的海平面在退潮的時候會裸露出一條海底步道,就像摩西過紅海一樣。遊客可以趁這個時候走到赤嶼,在漲潮前趁著步道還沒被海水淹沒走回來。在冬天奎璧可能是本島風最大的地方,人站在海堤上常被風吹著走。

我覺得澎湖的海灘很有特色,在澎湖本島上每一座沙灘都不同,若問哪一座最美,我會投「林投海灘」一票。長約三公里的L型沙灘,貝殼細沙走起來很舒服,夏天許多人在此從事海上活動,冬季整片沙灘只有我們一家人,喜歡玩沙的Jeromi在這裡玩得不亦樂乎。

將近黃昏,我們回到市區附近的觀音亭(三級古蹟),這裡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廟前的兩座獅子大有來頭,這兩座獅子以石灰、黑糖水、糯米糊製成,風吹日曬雨淋,歷百年不壞全台僅此一座。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11月澎湖旅遊-Day2


入夜風很大的澎湖白天卻有個好天氣(當然風還是不小),可能是海水比熱大的關係,即使這個季節括大風也不會令人感到冷冽刺骨。今天風勢依舊強勁,獨木舟的行程也取消了,我們家早已習慣在旅遊淡季出遊,早就適應沒有參加熱門活動的行程,所以沒有失望的感覺。更何況今天有個精采的北環路線等我們。吃完鯨魚準備的早餐我們動身前往東衛,原本想參觀文石館腳下油門直接開到許家村。
其實我也忘了許家村有條桂花巷,只是遠遠望去有幾座吸引我的古厝,很自然就把我帶到許家村。其實澎湖的古厝都很類似,形式差異不大,尤其是在同一個村落想看到不同風格的結構的房舍其實很少。差異比較大的會是村落中比較富有的家族,在細節上會加上很多裝飾,如果這個家族盛況又延續好幾代,隨者不斷的加蓋整修,整個建築物就會融入比較多種風格。我們在許家村的小巷弄中穿梭引以為樂,整個村落充滿了Jeromi的嬉鬧聲。
正當我們對眼前一條巷弄品頭論足時,有個種菜的大嬸跟我們說這條就是有名的桂花巷。大嬸家的老宅剛好在整條巷弄最「精華」的地段,過去雖然有重建的念頭卻不忍心破壞這條美麗的巷子,而另覓地點蓋房子。這個心態普遍存在許多老ㄧ輩澎湖人的心中,今天澎湖能有這許多咕咾石巷弄真要感謝他們。
逛完許家村我的肚子已經咕嚕叫,因此決定先直奔通樑看大榕樹順道一嚐料好實在的仙人掌冰。通樑保安宮前的這株大榕樹蓋滿整個廣場,隨風響起沙沙聲令人心神暢快,我們看到榕園小吃可惜今天沒開。
附近有幾家仙人掌冰卻沒看到易家招牌,信步走到跨海大橋旁終於發現小小的招牌。仙人掌冰還不錯吃,原本以為會帶有微酸的感覺,嚐起來反而是淡淡的甜味。由於易家的仙人掌冰不添加其他人工香料色素,重口味的人可能會不習慣,但是喜歡清淡的人可能會愛上這天然的口感,我們只買了兩支,老闆卻多送Jeromi一枝,讓原本以為不能吃冰的小鬼歡心雷動。
我們依例在澎湖跨海大橋前照相,而後開始比較橋墩兩邊的海水。果然右邊屬於外海的海域呈現波濤洶湧的景象,左邊內海則呈現風平浪靜的特意景象,澎湖古時稱為「平湖」緣由至此。
穿越跨海大橋我的車速逐漸加快,肚子實在無法抗拒清心餐廳的招喚。
清心聲名遠播據說來澎湖的旅人總要吃過一趟,尤其是頭號招牌「金瓜米粉」這道經國先生來澎湖必點的佳餚。我們點了一盤生海膽、炒八角魚、鹽酥蝦、金瓜米粉、炒青菜、海鮮紫菜湯,其中金瓜米粉、海鮮紫菜湯都屬上品,炒八抓魚也有水準,鹽酥蝦口味就比較不足,生海膽沒有腥味但是甜味不足沒有配合的醬汁有點美中不足,總共花了700元。
吃完清心有點想睡午覺,我在內垵遊憩區停車,獨自跑去看柱狀玄武岩,後來下午經過大果葉玄武岩才知道應該把時間留在那邊。
離開內垵我們到西台古堡,這裡不愧為澎湖第一軍事要塞,厚重的水泥建築給人十分堅固的安全感,這是在台灣的砲台所沒有的感覺。Jeromi好奇地在黑暗的甬道間奔跑,整個西台古堡只有我們三個遊客我們就暫時當山寨主吧!
西台古堡當年有ㄧ座十二吋砲、兩座十吋砲、ㄧ座六吋砲。這樣的規模威力也是ㄧ般砲台罕見,構築起澎湖第一道防衛。
接著我們又前往赤馬的五孔頂碉堡,碉堡內真的有五個孔,有的地圖或路標寫成砲台應屬筆誤。碉堡附近有座涼亭可以看到附近的魔鬼山(原名牛心山)視野很好。
為什麼叫魔鬼山?許是周圍滿佈墓地的關係吧!其實把墳墓想做先人的守護也就不會害怕。經過五孔頂碉堡,大果葉玄武岩的路不易認,但是不可錯過,因為這裡有最秀麗的玄武岩景觀。
壯麗的柱狀玄武岩景觀在澎湖很常見,但是大果葉美的秘密就在玄武岩前的水池,讓稜角分明的玄武岩增添幾許嬌柔的秀緻。
接下來我們穿過ㄧ個草原看到許多牛羊,不多久就到今天最重量級的景點「二崁古厝群」。
昨天提到的「穎川衍派」是陳姓宗族的來源,二崁居民多是陳氏後裔,許多子弟曾在台南一帶的中藥店學習藥理也因此致富。其中陳氏大宅(三級古蹟)是最具規模的人家,值得買張30元的門票入內參觀,屋內有傳統的澎湖民居特色,又揉合一些台灣本島書香人家才有的彩繪裝飾,這是澎湖比較少見的。這也映證文化面的遺跡比物質面的遺跡流傳更久,也更會引起後人共鳴。
陳家大宅後有家杏仁茶,味道濃郁也是遊客必嚐的飲品。有隻大大的白色汪汪ㄧ直在二崁跟Jeromi玩耍,要離開牠時Jeromi還因此依依不捨的哭了呢!
我們到大義宮前正好遇到廟前在演野台戲,聽不懂台語的Jeromi黏著不走,我們只好陪著他看一段聖上勸程咬金帶兵的橋段。其實大義宮的地下世界有幾隻綠蠵龜是遊客必看的景點,可惜Jeromi完全被野台戲吸引。
這時候天候已晚,我們想到今天還未去過鯨魚洞,趕忙驅車前往小門嶼,頂著即將入夜的大風拍了兩張鯨魚洞的照片就躲回車上,返回民宿準備大啖碳烤美食呢!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11月澎湖旅遊-Day1





















我們在入冬的季節前往澎湖。強烈的東北季風刮得我們無法進行海上活動,可是卻讓我們擁有一整片沙灘、無人推擠的街道、獨享的壯致景觀。

今天ㄧ大早Jeromi還在為吃不完早餐哭哭啼啼,可是在機場的候機室卻已經玩得忘我。我們搭8:40往馬公的航班,接近澎湖的時候小飛機遭遇亂流像坐雲霄飛車似地忽上忽下,後座乘客的咖啡因此灑了滿地。飛機上ㄧ片肅穆的緊張氣氛。這時候有個小朋友開始哈哈大笑,咯咯嘻嘻笑個不停,原來是生平頭一遭搭飛機的Jeromi把亂流當作雲霄飛車。

抵達澎湖後流浪鯨魚民宿的阿旺開車來接我們(後來我們才知道這部車車也是我們這幾天澎湖的交通工具),先到民宿放好行李,民宿導遊妃妃向我們做了完整的介紹並討論這幾天規劃的行程。言談之間發現她是桃園人也是住省桃附近,居然是鄰居啊!

由於下午的風浪不適合划獨木舟,我們決定先到山水沙灘先讓Jeromi玩沙子。而我就在堤防上吃起金鎖港的香噴噴肉粽,金鎖港肉粽遠近馳名,肉粽香味實在讓我著迷,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多買幾個。我另外在金鎖港買個桶仔米糕給Jeromi吃,我平常雖然不喜歡吃台灣的桶仔米糕,但是聞到Jeromi口中的桶仔米糕香味,讓我整個下午一直想念它。


中午的時候導遊妃妃來山水找我們,帶我們到潮間帶認識許多生物,澎湖沒有什麼污染,潮間帶生物比台灣多,坑坑洞洞之中滿是陽燧足、海膽的數量也很多,野生的生蚵、XX螺、寄居蟹很多很多。我們採在柱狀玄武岩的頂端感覺腳下的岩石沉厚穩重是台灣沿岸所不同的感覺。




下午風很大我們無法到蛇頭山,只好到風櫃看看難得平靜的海浪。因為吹東北季風的關係,而風櫃又在澎湖南端反而難得平靜,我們也就看不到風櫃有名的怒濤了!


接近傍晚我們前往馬公市區,路上經過蔡進士第特定到舊宅外參觀,頹圮的殘簷很難想像當年的風光。傳統的澎湖漁村巷弄也是小小的,讓我想起鹿港的街道也是這般。記得在今天在蒔裡沙灘有看到一間民宅寫著「穎川衍派」,今年初在鹿港也看到過,兩地主人是否有所淵源可就不得而知。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蘇花之旅-3 美崙山、三棧溪、靜思精舍、崇德海岸



7/14晨,雖然民宿房間隔音不好,但是昨晚對街的豐年節活動實在太Hi了,所有的房客還在夢鄉。我們卻早早起床,到近郊的美崙山先活動筋骨。

美崙山標高才108公尺,坡度平緩最適合小朋友遊玩,Jeromi一下車就開始奔跑而上。大清早除了當地人沒有遊客出沒的影子,清新的空氣讓登山步道旁的花朵更顯嬌豔。


離開了美崙山,我的導航系統Papago又開始帶我走迷宮,據說在花蓮papago最喜歡帶人往荒郊野外的小路衝。花蓮市的道路雖然不是棋盤狀,但是主要幹道不多,加上一邊是海一邊是山,仔細辨認也就能知道方向。所以在花蓮應該可以關掉導航系統的。

今日我們的目標是到三棧溪玩一天,途中遇到七星潭柴魚館的指標想讓Jeromi看看柴魚製造過程於是我們在館前停車。柴魚館是舊的工廠改建,主體建築大致上還維持當年的格局,其中B1到三樓的燻培房間規劃成展示間,清楚呈現柴魚製作的步驟及相關知識,還有真實煙燻後硬如石塊的池魚乾,沒看過朋友建議值得前往參觀,館內有販售一些柴魚相關食品,雖然好吃但是售價不斐。由於柴魚館禁止拍照,有興趣的人可以到七星柴魚館官方網站看看。

接下來就是此趟來花蓮的重頭戲~三棧溪戲水。可是我們一家人都不知道玫瑰石長什麼樣子,擔心屆時不小踩到寶而不知,所以先到省道旁的石藝店參觀。(參考google查到的照片)



玫瑰石最早就是在台灣花蓮的三棧溪發現,似玫瑰般的粉紅色澤是它命名的原因,後來木瓜溪也有發現玫瑰石,雖然色澤不比三棧溪的玫瑰石豔麗,但是縱面剖開其中的黑色斑痕卻有如潑墨山水,也有不少擁護者喜歡它的意境。後來全世界陸續也有發現玫瑰石,或立霧溪也有發現,但是三棧溪的玫瑰石仍是收藏者的首選。目前三棧溪從三棧部落以上的河段已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是禁止採集玫瑰石的,所以店家標榜的玫瑰石如果硬說產地是三棧溪那店家可就犯法了囉!


我們到了三棧社區恰巧有活動,當地的小朋友已經在水中嬉戲。Jeromi帶齊玩水裝備忙拉著我下水,溪水清澈見底只有十幾公分深,Jeromi一屁股坐下便開始挖小石頭玩水。


我則躺平在水中只露出一個腦袋,這真是夏日消暑最好良方啊!我隨意撈起溪底石頭可沒看到玫瑰石,也許是早年大量開採後已不多見。
花蓮是石頭的故鄉,就算沒有玫瑰石加持仍然是賞石玩石的好地方。我們在三棧溪一直待到日過正午,肚子餓了才上岸離開。少了透心涼的溪水我們決定先回民宿吹冷氣睡午覺,這一覺醒來可就到了黃昏。晚上到市區夜市逛逛順便買名產。

7/15天氣陰,今天是返回台北的日子。由於天候不佳擔心越晚路況越差,我們決定中午前離開花蓮。吃完早餐我們驅車前往慈濟園區參觀,許是大愛劇場看太多想更近距離看看慈濟。

這裡的慈濟人跟外邊有些不同,感覺上沒有給人那種急迫的壓力,有一位法師跟我們聊了許久,大多是講環保的議題。雖然環保這兩年很熱門,但是過去我一直也很關注。只不過最近因為美國副總統兼大富翁的高爾登高一呼,全世界的媒體就極力熱炒這個議題,似乎過去根本沒人談環保。其實這股風潮還是商業利益,堪稱21世紀初最大的騙局,而這個騙局本身就是一個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慈濟最近反對蘇花高的興建,理由之一也是環保,因為從雪山隧道的經驗,慈濟認為這會斷了東台灣的水脈。我只是很好奇,蘇花高的路線都還沒決定,這些環保人士怎麼就如此肯定會從哪裡經過,從哪裡穿山越嶺斷了水脈。其實環保與建設未必永遠對立,很多時候是可以共生,只是看規劃的人有沒有用心。這不是我在贊成蓋蘇花高,我只是認為讓花蓮的交通更便捷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擴寬現有的蘇花公路、改建舊有的中橫支線、提高東部鐵路的運輸等方式,未必會造成16條地下水脈的斷絕。(環保人士十六條水脈的算法是把雪山隧道切斷的四條水脈乘以蘇花高比北宜高的長度倍數,我覺得這種算法蠻天真的)。

離開慈濟我們最後到崇德海岸,這裡沒有七星潭遊客的喧囂,卻多了一份寧靜的祥和,往北方望去清水陡直的峭壁就在眼前。這時候天空已經開始飄著小雨,我們貪婪地再望一眼崇德然後踏上歸途。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蘇花之旅-2 太魯閣、三棧溪、A DA WANG豐年節



太魯閣是台灣最知名的觀光景點,也是台灣學生從小到大畢業旅行會去的地方之一。如果您跟我一樣十年沒再造訪過太魯閣,建議您再造訪一次。

太魯閣真的不一樣了,自從人車分道之後遊客可也在部分路段下車慢慢欣賞沿途的風景,國家公園也規劃很多條步道讓遊客可以做更深度的旅遊。

相較於清水斷崖磅礡的氣勢太魯閣峽谷多了一份婉約的內涵。曲折的峽谷、純白的大理石巨岩、奔騰的溪流、青翠的山頭、蓽路藍縷的歷史都增添了太魯閣的神韻。
睡了一個早上的Jeromi一下車就活蹦亂跳,心裏一直以為會去海邊玩的他顯然樂於接受生平第一次的太魯閣之旅。
雖然我很想走一兩條國家公園的步道,但是有Jeromi跟隨我們只能把重點放在九曲洞這一段,據說這裏兩旁的石壁都還留著當年開路的釜鑿痕跡,Jeromi幾乎用奔跑的完成全程(來回兩趟喔)。我自己也很興奮,相機大部分的記憶體幾乎都留給了這邊。


離開了太魯閣我們前往三棧溪替明天的行程探路。三棧溪是我們此行的菁華,除了玫瑰石的大名之外,據說也是戲水的好地方。Jeromi吵著要玩水,正巧橋下有群當地人在戲水,我探勘一下水深,哈哈,居然只有十公分。原來這裡是下游,離出海口不遠所以水流平緩。至於水質呢?可以從數公尺外直接看到溪底的石頭,還有小魚小蝦,就表示這裡OK啦!我們玩了一個多小時,肚子實在受不了就先準備前往民宿。

民宿在民權路上靠近花蓮港,原本以為很好停車恰巧遇上了花蓮地區A DA WANG聯合豐年節,因此晚上我們又多了一個活動囉!
整個暑假花蓮縣安排了很多旅遊活動,比如鯉魚潭的星光水舞,市區附近的星光大道等等可以到縣府網站找到相關資訊。

由於晚上忘了帶相機,就讓大家到豐年節網站上看看活動介紹吧!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蘇花之旅-1 蘇澳與南澳


這次的蘇花之旅我們希望能夠放鬆心情慢慢賞遊,所以不打算超過花蓮市區以南的景點。三棧溪、崇德海岸、太魯閣是我們此行的目標。另外旅途中我們也意外收集到蘇澳冷泉公園以外的冷泉口,南澳有一條朝陽國家步道,更幸運地居然遇到7/13~7/15連續三天晚上舉辦的「A DA WANG聯合豐年祭」。我們此次的旅程就是在看石頭玩石頭,不過加上歷史、文化與自然科學就成了豐富的旅程。


7/13晨6:40,比預計時間晚半小時出發,我們帶著木柵有名的水煎包當早餐準備在路上享用,避開上班車潮穿越雪山隧道前往第一站「蘇澳」。來到蘇澳還早,原本是要看看地圖上的「白靈寺」跟大陸同名的古剎有何關係,結果卻大失所望。這時候熱心的當地人卻提供我們更棒的私藏景點。其中位在冷泉公園停車場旁的小溪中,居然也有一口源源不絕湧出的冷泉井。

據說這是當地人從小玩到大的地方,小時候還會提著水桶把這冰涼涼(終年22C)的冒泡汽水帶回家喝。


與這個熱心媽媽閒聊中我們又得知不少蘇澳當地的私房景點,作為下次造訪蘇澳的目標。

停車場的馬路旁有一些菜園,園裡已經長出不少瓜果,還有綻放的牽牛花,我們為人父母當然趁這著個機會幫Jeromi上一堂自然課。短暫的休息過後我們開始前往南澳。


才剛入蘇花公路前後的車流就趕路似地狂飆,吾等渡假之人不願跟隨,在路旁停下腳步,找個視野開闊的地方從遠處欣賞東澳海岸。原本氣象預測東部天氣不穩定,但是十點多的南澳可是九個太陽的炎熱,隨著衛星定位我尋找鎮安宮,希望能找到書上所說的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雖然是一塊不起眼的石碑,這可是見證蘇花公路的濫觴呢!續往南澳漁港方向前行,原來地圖上的龜山已經多了一條朝陽國家步道,天熱我們沒有登上步道,卻在漁港前看到了一塊寫著古銅礦遺址的指標。我沒找到遺址,卻發現小道旁的碎石頭閃閃發光,原來小石頭上就有著亮亮的銅礦,另外有些石頭也有一層層的雲母,在陽光下也是潾光閃閃。

後來回家後從網路上看到龜山的另一面就是美麗的南澳海灘,而南澳除了海邊之外,朔溪也是非常不錯的活動,這個純樸美麗的村落值得下次專程為它前來。過了南澳周圍的車子又開始把蘇花公路當成蘇花高狂飆,我找了一個機會停在路旁的空曠地,走出車外用力欣賞一下眼前這國際級的險惡海岸-清水斷崖。



未完待續~